特别毕业课 | 地理改变了我们什么
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/学院新闻2020-12-30 22:31:23来源:华南师范大学评论:0点击:收藏本文
2020年6月18日
毕业课2.0如期而至
这次,与我们相约的是
曾带我们翻山越岭的温小浩老师和
登岛观海的郭程轩老师
第一节
地质地貌考察之旅
记得从前野外考察之时
小浩老师总指着远方说
“我们到那里去看一下”
而如今我们也时常怀念
跟着小浩“到处看看”的时光
说走就走,一场体力与脑力的挑战
背上知识的行囊,附上全新的行程表
跟着小浩老师一起出发
一起跨越多种地貌类型、多个自然带
以及多条重要地理界线
领略不同的自然景观
?
察哈尔火山,乌兰察布
第一站
观察火山
一方面,火山形态越完整,越年轻
另一方面,判断沉积物的松散程度
?
露头露头
“这是大家非常需要熟悉的”
你还能识别出来吗?
?
内蒙古高原
“高原不一定完全在一个绝对面,
也是有几个不同的高度”
还有远处的堰塞湖看见了吗(考考眼力)?
堰塞湖近景
能推测图中“白色物质”的来源、湖泊的咸淡吗?
阴山,内蒙古
第二站
古老的阴山,遭受侵蚀
盐碱地在雨季时,水分聚集过饱和后蒸发
这些都是我们地质学涉及到的一些内容
(你还熟悉吗?)
河套平原景观
了解远处的防护林与近处的庄稼
??
贺兰山,宁夏
第三站
于贺兰山跟前
透过倾斜岩层
发现构造运动的重要证据
?
透过古生代的石灰岩
找出发生断裂的重要证据
?
透过背斜的褶皱程度
窥探构造力的巨大作用
??
毛乌素沙漠,陕蒙
第四站
穿梭毛乌素沙漠大峡谷
探秘萨拉乌苏河、河套人遗址
熟悉的10公里(曲线20公里)徒步
“大家在这里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”
是的!!!
一起趟河 一起滑沙
当然,怎么少得了摸鱼呢
?
萨拉乌苏河深切曲流与阶地
一起数过的阶地
你还能找到几级呢?
鄂尔多斯高原,陕蒙
第五站
感受干草原、古城遗迹、沙漠-黄土边界带与沙漠化
?
干草原
沙漠
离石黄土
冻融沙楔
铃~~~下课铃起,考察中止
翻山越岭勇者无畏
跋山涉水风雨无阻
小浩老师带我们走过的远方
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
作为地理人的我们
也会继续用双脚丈量大地,一往无前
第二节
地理,如何改变我们?
回忆起在外伶仃岛的考察之旅
在辽阔的海洋旁
在敲击的浪声中
感知郭老师与我们交流的大格局情怀
而在郭老师的这一课中
我们同样能够感知地理与大格局的交织
??
我们的最后一课
与都德的《最后一课》不相似却有些类似
我们虽没有战火纷飞
但也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
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
结合目前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
郭老师从3个关键词出发,分享了自己的感受
?
关键词一:感叹
??
关键词二:庆幸
关键词三:感谢
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时常感叹
但同时也应庆幸国家实施强有力的防范措施
感谢社会各界与老师们在背后辛苦付出
而我们也应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前行
地理如何改变我们?
让我们走进生活感受地理
种族歧视背后的地理问题
种族歧视
不仅仅只是一个政治问题、社会问题
其实它应该也是一个地理问题
也需要我们从地理视角去看待这种现象
种族歧视背后的地理问题
现在世界上存在多个种族聚集生活在一起
但彼此之间有限的来往
其实是人类在不断的地理迁移中融合、产生差异
人类在不断的交融
但是差异性依旧存在
种族歧视背后的地理问题
目前许多人缺乏一种地理视角去看待种族歧视
从而忽略由于地理区域差异带来的
环境、人种、文化差异
从而无法很好地应对这种差异
大家要能够领会到地理学的基本哲学与认知
这种基本认知是对于地理区域产生的差异
我们要充分尊重与尽可能地认同差异,求同存异
选择性农业景观VS多样性植物景观
从时空来看
从多样性植物景观到选择性农业景观
是农业发展演变的结果
?
?
然而
整齐划一的农作物在长时间的作用下
加大消耗土壤中的有机质与土壤物
从而导致土壤原本的肥力下降
而我们只能无奈的接受
由于化肥大量的使用、农药大量使用
带来农作物品质的下降
以及土壤与水环境的破坏
甚至造成一定的恶循环
选择性农业景观VS多样性植物景观
为了提高土壤肥力
目前科学家们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
是否为植物的差异性的回归?
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
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化改变了“我们”
城乡发展差距日渐缩小
逐渐提升“我们”对于家乡的认同感
也逐渐影响“我们”对于未来的选择
城乡发展差距的变化改变了“我们”
老师的建议
?
敲黑板!
1.承认区域差异的存在,求同存异
2.对于师范班的同学:
“不要纠结有的学生学得好,学得不好,
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,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”
3.对于地理科学类专业的同学而言:
“无论是做规划还是做设计,
一定都要尊重自然界原本存在的空间差异,
不要轻易改变一个地区原本就有的样子,
尤其是自然空间的样子”
消除差异,是要付出不同寻常的代价
地理,不仅仅是一门知识,更是一种态度!
作为地理人的我们
无论在遇见什么问题时
多尝试运用地理的态度进行思虑
也许能够以更为开阔与客观的视角
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
生活无处不地理
从小浩老师的课中
我们重新探索大自然的
每一座山、每一条河流、每一块岩石
背后的地理故事
从郭老师的课中
我们认识到
从地理学科汲取地理态度与视角来思考问题
生活无处不地理
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索
未来的我们仍需
如老师对我们的叮嘱一般
保持一直学习的热情
脚踏实地用心走好每一步
不舍得下课
本周三,特别毕业课的最后一课
也要准时上课哟
图文 | 地理科学学院2016级
编辑 | 顾珊珊 陈震寰
执行编辑|地理科学学院深度编辑部江宣萱
审核 | 何雪梅
标签: